我不知道别人,我只说我儿子。
今年过完年,儿子考研成绩下来了,结果没出任何预料,肯定没过,这其实真的在我预料之中。
紧跟着,儿子开始找工作。
在我们这里,有个特殊情况,我所在的企业每年都在外招,对内部职工子女有若干的政策,比如一本学生可以优先录用,录用之后呢?实习期扣除五险一金,可以拿到约3500左右。
但是可能是儿子见我和他妈都混的不如意,对我们这种企业很看不起,一心想孔雀东南飞。所以,我对他的薪水的心里预期是6000左右。只有拿到这个薪水,他自己房租、交通、吃饭才够。如果拿不到这个薪水,还不如回我们老国企混着,最起码衣食无忧。
到手6000左右的薪水,倒推上去,含五险一金应该在7000左右。
儿子跟同学联系,发现这个目标并不难实现,实际上可能到手还稍多一些。
后来有单位开了个高薪,我们倒觉得不可靠了,我对儿子说:你刚大学毕业,什么都不会,凭什么人家给你这么高的薪水?
连儿子也觉得,是不是传销?
其实,刚毕业的大学生,真的没一点儿经验。企业肯给你比较高的薪水,不是因为你“值”这么多,而且因为你将来“可能值”这么多。因此,刚毕业的大学生,切不可对薪水要求太高。我有个三本的侄女,学的是财务管理,应聘到一家企业。谈到期望薪水时,她要求6000以上。那个企业的HR连继续谈下去的意愿都没有,直接说:我们这里的主管会计现在都拿不到你要的薪资。
刚出校门的大学生,对自己的认知可能有些偏高,所以希望自己的薪资越高越好。但用人企业要讲人工成本,肯定希望自己的人工成本越低越好,这就造成了许多“毕业即失业”的现象。对大学生而言,不但要看薪资,还要看在这个企业有没有发展空间,如果没有发展空间,这个企业大概率是留不住人的。
总的来说呢,对于本科生而言,对薪资的要求,也要看所在的地域。所在地域花费较大的比如东南,我觉得六七千的薪资是一个比较合理的,最起码够他们租个小房子,也可以吃饱穿暖。
毕业即失业的惨叫如雷贯耳,很多大学生毕业还没找到工作。再来分析一下有些大学生毕业就是高工资的事情。首先,个人能力差别,自古英雄出少年,每年快一千万的毕业生,出一些青年才俊,不足为奇。其次,原来单位的那些人,存在着年龄偏大,知识体系落后,新知识接受得慢等因素,而刚毕业的大学生,有这方面的优势,容易掌握先进知识。再次,工资低了人家也不来呀。最后,适时跳槽的重要性,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留。你看到的只是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你没看到的是人家是大学生里的优秀分子。
说说上海的情况。和我同期毕业的同学,先不论学历高低,就本科来看,收入差异是很大的。我见过到手三四千一个月的,也见过到手五位数的。但是这两者的行业,工作性质,工作强度是截然不同的。我们这儿公立学校的老师一个月工资扣除五险一金税后,到手估计七千左右,那加上零零总总的节日费,奖金,可能会达到月入过万的水准,但是也不会再高了,总体13-16w。
那些四五千一个月到手,奖金又几乎没有的旁友,大多是传统制造业一些非核心部门,或者是国企下属,体制内下属各种单位部门,工作很闲适,没有压力,准时下班,而且上班也没啥活干,我简称他们“躺赢”。这类朋友,基本上是家境殷实有好几套房产的,不需要努力工作。那么再来看看我们一毕业就月薪过万在干啥。大体都是技术核心部门,或者是金融核心部门,或者是业务提成的营销岗位,大厂名企的相对重要岗位。这类朋友,996先不说了,头发渐渐消失,每日殚精竭虑要么肝项目,要么肝业绩,还要承受上司或者甲方爸爸的各种神奇要求。按照时薪来算,他们可能还比不过月薪五六千的……都是自己干出来的。
对了,还听说有些岗位的公务员也是月入过万,并且挺闲的,但应该是少数,公务员现在的待遇也不算太好了,工作量也变多了。亲身体会第一年毕业也算是净到手了15-16w(含试用期),但那真是累,感觉自己日渐肥胖变丧没有休息……最后决定及时止损果断转型,宁可少挣点钱,多来点快乐。不管在哪里,工资差距都是很大的,并不是所有人都是高薪。
从长期来看,就业市场总体趋势是相对公平的。付出多少,收获多少。不知道题主具体是干啥的,你可以看看未来这个岗位的发展,因为有很多工作是“越老越吃香”的,一开始收入少,到后面飞速上涨。也有一开始看着不错,实际后劲不足,没有发展空间。如果你调查下来发现,既没有发展空间,又比不上同龄人,那趁年轻,赶紧转型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