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到“全国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公布与查询”平台查询。被执行人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查询自己是否属于失信人员,可以到“全国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公布与查询”平台查询。失信被执行人是指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并具有“有履行能力而不履行”、“抗拒执行”等法定情形,从而被人民法院依法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人。
一、失信人员是怎样形成的
被执行人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依法对其进行信用惩戒:
(1)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
(2)以伪造证据、暴力、威胁等方法妨碍、抗拒执行的;
(3)以虚假诉讼、虚假仲裁或者以隐匿、转移财产等方法规避执行的;
(4)违反财产报告制度的;
(5)违反限制消费令的;
(6)无正当理由拒不履行执行和解协议的。
二、失信人员被执行哪些行为
1、可以对失信被执行人采取的行为:
一是禁止部分高消费行为,包括禁止乘坐飞机、列车软卧;
二是实施其他信用惩戒,包括限制在金融机构贷款或办理信用卡;
三是失信被执行人为自然人的,不得担任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等。
2、强制执行
(1)强制执行被申请执行人的存款;
(2)强制执行被申请执行人的收入;
(3)强制执行被申请执行人的股票等财产;
(4)强制执行被执行人的车辆等动产;
(5)强制执行被执行人的应收账款等财产;
(6)强制执行被申请执行人的土地、房产等不动产;
(7)强制被申请执行人返还特定的财物;
(8)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和支付迟延履行金;
(9)罚款、拘留等强制措施;
(10)限制出入境等。
三、失信人员有哪些限制
1、限制如下高消费:乘坐交通工具时,选择飞机、列车软卧、轮船二等以上舱位;在星级以上宾馆、酒店、夜总会、高尔夫球场等场所进行高消费;购买不动产或者新建、扩建、高档装修房屋;租赁高档写字楼、宾馆、公寓等场所办公;购买非经营必需车辆;旅游、度假;子女就读高收费私立学校;支付高额保费购买保险理财产品;乘坐g字头动车组列车全部座位、其他动车组列车一等以上座位等其他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消费行为;
2、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局与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签署合作备忘录,共同明确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纳入征信系统相关工作操作规程。今后,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将被整合至被执行人的信用档案中,并以信用报告的形式向金融机构等单位提供,供有关单位在贷款等业务审核中予以衡量考虑;
3、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82次会议通过)第一条规定中所指的“被执行人具有履行能力而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六类人名单,即:被执行人具有履行能力而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依法对其进行信用惩戒;
4、人民法院应当将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向政府相关部门、金融监管机构、金融机构、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及行业协会等通报,供相关单位依照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行政 审批、政府扶持、融资信贷、市场准入、资质认定等方面,对失信被执行人予以信用惩戒。
一般来说,当自己成为了失信人员之后,不仅会对自己本身日常生活有一定的影响,同时给子女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比如说在日常的消费当中是限制高消费的,以及限制乘坐飞机,高铁。只有当恶意拒绝执行法律所判决的义务的时候,那么就有可能会被列为失信人员。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82次会议通过) 第一条 被执行人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依法对其进行信用惩戒;
一、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
二、以伪造证据、暴力、威胁等方法妨碍、抗拒执行的;
三、以虚假诉讼、虚假仲裁或者以隐匿、转移财产等方法规避执行的;违反财产报告制度的;违反限制消费令的;
四、无正当理由拒不履行执行和解协议的。
政审主要分为四个阶段。一、审核资料;二、查阅档案;三、座谈;四、组织部终审。
一、审核资料
体检结束后半个月内,报考单位的考察人员(主要是人事科、组织部工作人员)会与你联系,通知你即将对你展开政审,请你提前准备好以下资料。
1、无违法犯罪记录证明。由考生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出具,主要审查考生是否有赌博、嫖娼、盗窃等违法行为,是否有过犯罪记录,如果存在上述行为,不予录用;
2、失信被执行人记录。由考生在最高法网站查询截图打印,主要审查考生是否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如果存在上述行为,不予录用;
3、个人征信报告。由考生自行前往各地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查询打印并盖章,主要审查考生的征信情况,如果存在信用卡或贷款多次逾期不还或大额借款情况,会要求考生说明情况;
4、毕业证学位证原件、复印件,学信网认证证书。研究生需要同时提供硕士、学士学历证书。主要审查考生学籍是否造假,专业是否符合岗位要求;
5. 身份证、户口本。由考生本人提供身份证、户口本原件、复印件。一是核对考生身份,二是核实是否符合岗位对考生户籍的要求;
6、本人现实表现证明材料。学生由学校出具,社会人员由工作单位或所在村社区出具,考察组会提供模板。通过学校、公司、村社区工作人员的评价,对考生进行一个初步的了解;
7、个人自传。由考生本人结合个人基本情况,家庭情况,读书、实习、参加工作经历,发表文章、获奖情况,爱好和特长等情况写一篇800-2000字的文章,考察组通过自传对考生进行一个大概的了解。
考察组会对考生提交的资料进行审核,有问题的会现场指出,要求补资料、补证明。
二、查阅档案
考察组会自行前往考生档案所在地,查阅考生档案。 审查重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学籍资料。主要审查高中以来的学籍资料,一是核对考生身份,看是否存在冒名顶替上大学的情况;二是审查学籍资料是否完整,以便查漏补缺;三是审查是否存在高考移民等行为;
2.奖惩信息。在校期间的处分情况一般会放入个人档案,考察组会审查处分内容,如果发现考生有不符合政审要求的处分行为,不予录用。国企、事业单位的处分情况也会放入个人档案;
3.党员、团员资料。主要审查入党程序是否符合规定,有无异地入党情况,党员资料是否完整,有没有受过党纪处分等。团员资料如果不齐全的,会要求补齐团员资料或者出证明。
4.学习成绩。大部分岗位不会审查考生学习成绩,不过挂科太多的可能会有影响。极少数差额考察(录1人,政审2-3人)的单位,比如中央选调生等会在乎考生成绩。
5.确定三龄两历。“三龄”即年龄、党龄、工龄,政审主要核实考生档案里面各种资料显示的年龄有无较大出入;“两历”指的是学历和工作经历,政审会重点审查学历。
档案归属地:应届生档案一般在学校;如果考生在私企或者没有档案接收能力的公司工作,档案一般会由学校发回生源地所在城市人才交流市场;如果入职国企,学校会将档案移交国企保存;如果入职行政事业单位,一般由行政事业单位发函到学校、公司,调取考生档案,存放于当地人社局、组织部。
三、座谈
座谈形式:座谈以现场笔录的形式二对一单独进行,考察组一人问问题,一人记录。
座谈人员:如果是学生或刚毕业没找到工作的,座谈辅导员或院领导,再加6名左右的同学;如果是有工作单位的,座谈领导和同事;如果是毕业很久又无业的,座谈村(社区)主任、网格员、邻居等。
座谈地点:如果是学生或刚毕业没找到工作的,学校;如果是有工作单位的,公司;如果毕业很久又是无业的,户口所在地村(社区),或者居住地村(社区)。
主要问题:你的工作或学习表现,人际关系,业余爱好,遵纪守法情况以及对你的评价等。
四、组织部终审
全部考察结束后,考察组会撰写对考生的考察报告,和考生提交的资料一起交给组织部进行最终审核。待全部考生审查结束后集中公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第十三条:公务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年满十八周岁;
(三)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中国***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四)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行;
(五)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
(六)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文化程度和工作能力;
(七)法律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二十五条:报考公务员,除应当具备本法第十三条规定的条件以外,还应当具备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的拟任职位所要求的资格条件。国家对行政机关中初次从事行政处罚决定审核、行政复议、行政裁决、法律顾问的公务员实行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制度,由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商有关部门组织实施。
第二十九条:招录机关根据报考资格条件对报考申请进行审查。报考者提交的申请材料应当真实、准确。
第三十条:公务员录用考试采取笔试和面试等方式进行,考试内容根据公务员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和不同职位类别、不同层级机关分别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