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招不太清楚,应届毕业生武汉就是个地狱副本,有时候不是不留武汉,是武汉不要你留。同一个公司的不同区域公司,外省要211,武汉就要985。而且外省公司的补贴比武汉高很多。以杭州为例,我室友一去杭州,杭州政府第一个月就发四万,现金直接发卡上那种,然后公司杭州项目补贴就一年有五万。那武汉呢,武汉政府补贴没有,项目补贴更低,同时在武汉你连简历可能都过不了,人家只要985,hr明确说了,在武汉我们就是买方市场,不缺人[捂脸][捂脸][捂脸][捂脸]。对于应届生最缺的是钱,别人真金白银摆在我面前,发展也不比你差,在武汉读书的或者湖北本地人还会纠结一下,毕竟对这个地方有感情,对于从未来武汉的人,你说他来武汉图啥。我如果不是因为我是湖北人,考虑到武汉离家近,我才不留武汉呢。
1、陈一新同志担任武汉市委书记的时候,就响亮提出了两个一百万留人的“双百万工程”,就是要留住一百万大学生,要引进一百万武汉各大学毕业的企业家到武汉兴办企业,而且,陈一新返回中央政法委任职后,这个“双百万工程”的效应还在起作用,很多大学生留住了武汉、很多企业家到武汉办厂了;
2、但是呀,毕竟是积重难返呀,武汉固有的经济结构、工资结构还有用人环境不是一日形成的,要解决孔雀东南飞的痼疾也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呀。武汉这个中国第三的大学城、在校大学生人数最多的国家中心城市,还是留不住自己培养出来的大学毕业生,最少大学生就业武汉还不是首选,武汉还是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呀;
3、武汉用人有个特点,就是国企多、机关多、商业服务业多,国企嘛,就都是相对比较安稳的用工环境了,有些垄断行业其实还是事实存在着一定的近亲繁殖、内部招聘的;机关公务员岗位呢,现在是逢招必考了;而商业服务业又普遍收入一般般,对心高气傲的大学生们,还是没有足够的吸引力的;
4、武汉的民企太少,好的、大的民企更少,一个城市的民企少了,就缺乏用工机制的竞争力和活力了。再加上沿海地区的薪酬待遇、上升空间、用工环境、企业活力都比武汉好出许多,所以,武汉要想真正实现留住一百万大学生的目标,首先就是要引进一百万武汉各大学毕业的企业家到武汉兴办企业,要先筑巢、然后才可以引凤,要先摘下梧桐树,才能后引得凤凰来的。
武汉是国家中心城市,处于国家地理中心,被称为“祖国立交桥”,交通十分便捷。自古以来,武汉都是一座英雄之城。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也没有让这座英雄之城倒下。
作为一个湖北人,对武汉这座城市有着难以割舍的 情感 ,当年在武汉读书之时,总觉得武汉没什么,很普通,等到毕业之时,恨不得马上离开,班上大部分同学都奔向祖国的东南方(江浙-广东一带),也就是所谓的“孔雀东南飞”,武汉每年毕业将近35万人,但是留在武汉的占比30%都不到,这是为什么?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营商环境不太友好,职能部门”店小二“的服务意识不强,吃拿卡要现象时有发生,办个事总得找找关系,没有关系的话办事总是那么不顺,这就造成很多企业在武汉落地不是很方面,不过近几年,这种现象已经有很明显的改善,政府部门逐渐意识到这个问题,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服务意识增强,积极地招商引资,精简办事流程,让想在武汉这片沃土上大施拳脚的企业家们有勇气投资兴业。
(2) 优秀民营企业,外资企业不多,武汉的国字头的企业由于 历史 原因,相对其他城市而言还算比较多的,但国有企业普遍抱着廋死的骆驼比马大的思想,缺乏进取精神,员工也抱着舒服养老的心态,自然竞争力就比不过一些民营企业,这样的企业自然对年轻的大学生们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再加上大学生们在武汉这座城市生活学习四年甚至更长,内心深处也想出去走走,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3) 薪水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同样的工作,同等的劳动强度,在武汉的薪水不及北上广深的二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尽管武汉也有高薪的,但毕竟是少数,大部分工薪阶层收入还是比较低的,武汉的商业很发达,消费水平和北上广深不差上下,唯独一点,武汉的房价与北上广深相比,还是比较友善的,尽管这几年武汉的房价一直处于上涨态势,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的不断建设,房价的优势,我想用不了多久,也就没有多大优势了,这样就更会造成大量大学生离开武汉。
(4) 加班文化盛行,”996“现象我看现在非常普遍,并且很多加班都属于正常加班,也就是说是无条件免费加班,尽管有些单位会支付一定的加班费,但是与其劳动强度相比,还是不相匹配的。我一亲戚在光谷东一家规模还算比较大的IT企业做软件开发,每天早上7点20就从金融港的家中往公司跑,晚上11点半回家,一周工作6天,有时周日还要去公司加加班,基本上处于无休状态,家庭完全不能兼顾。原想这样高强度的加班,加班费应该比较可观,结果让人大跌眼镜,一个月加班费1500不到,不加班就会被项目经理谈话,一谈话也就意味着工作就会丢掉,对于有家庭的中年人来说,他们不敢轻易丢掉饭碗,尽管心中一百个不情愿,但是也是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干下去,北上广深也有996,也会这样加班,但是员工付出了,他们也获得了相应的报酬,而武汉,大部分都不能获得足额的薪酬,这也使得年轻的大学生们,离开武汉....
武汉的就业环境很差。武汉的民营企业很难做大做强,所以对就业的贡献就比较少,民营企业的老板很现实,大学生没有工作经验,民营企业很难去培养使用,只能是开较低的工资试着用。大学生在武汉就业只有三种出路:一、考公务员。二、到好的国企上班。三、到外企上班。其他的都不是好的选择。公务员、国企、外企对大学生的需要数量比较少,民营企业又撑不起来,所以整体的就业环境就比较差了。
在武汉,因为大学生多,所以不被重视。武汉的消费也比较高,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负担也比较重,所以大多数的大学生毕业后不会选择留在武汉。
武汉很难留住大学生大概以下几个原因:
一、武汉整体企业类型分布问题。武汉国企占比重比较大,民营企业比重比较小,并且民营企业大部分分布在传统行业,劳务用工对学历和知识的要求不高,当然待遇也不可能高。
二、武汉整体工资水平比较低,薪资吸引力不够。这个看武汉市整体工资基数就知道了。
三、武汉大学比较多,人才内卷严重。内卷的结果导致大学生薪资议价空间有限,说白了,武汉最不缺的就是大学生,走一个来一批,大学生不值钱。
四、武汉整体 社会 氛围影响。武汉是中部城市,中部城市的通病就是市场化程度相对落后,重关系重人情,好的单位也需要关系才可能进去,这又跟上面第一点相对应,好的单位国企占比多,人才招聘竞争不充分。
武汉工作内卷比较严重,不重视人才,工资少还要求高。对刚毕业的学生不太友好,很少看到公司愿意校招毕业生慢慢培养的,基本都找有经验的。小公司成群,节约成本吧。
1、武汉的大学多,毕业学生数量多
2、学生来自全国各地,毕业后返回原地或者去其他城市都是正常现象
3、武汉相对于东部一线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还是弱一些,且武汉也无法提供足够的岗位,留在武汉的竞争压力也很大。
我就是武汉某一本毕业生,这么说吧,武汉本土企业要求很高,起步一本,头部私企和大型国企甚至要求211985,很多武汉毕业的大学生不是档次很高的学校根本找不到好工作,记住,是好工作,你要是不介意薪资低,武汉倒是也有机会,呵呵,我一本,在武汉工资和我在宜昌差不多,但我在宜昌租房生活费用低太多。武汉的薪资是普通本科水平很低!大企业倒是蛮高,不低于北上广 但是我们这些普通本科人家不要啊,那我还不如会老家?工资差不多,生活成本低很多
武汉每年毕业生大部分流向广东,上海一带,说到底还是武汉工资水平和沿海城市相差很大。
目前的效果来看,并不是为了留住什么100万人才,而是为了让100万大学生买房子。
并不是这些人建设了武汉,而是这些人让武汉卖房子,还卖了地,产生了100万房奴。
1.5万以上的房价,会吸干600万人的钱包,谁还安心搞科研?100万人会有多少流入低技术密度高工资的行业,比如建筑、金融?
留住大学生是以人才浪费为代价的内卷,是3代人财富积累的抽水机。
利用大学生的一腔热血,忽悠大学生留下来。要真想让别人留下来很简单:就近分配一套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