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并不一定是只有应届才能进,社会招聘的国企也有很多,一旦对外招工了,符合要求的人员也可以申请。一般来说大型的国企确实都是以校园招聘为主。其实这不只是发生在国企,比如腾讯、阿里这种知名的民营企业,也是以校园招聘为主的。
那么为什么大型知名企业都主要只招应届生呢?原因一般有以下几点:
这些企业薪资福利健全,人员比较稳定,很少有人员流失,即使偶尔有空缺也能很快补上,所以没有什么社招需求。
此外,这些企业都已经是成熟型企业了,不是初创公司,新业务比较少,所以新岗位的人员需求也相对较少,招聘应届生往往一方面是为了执行国家政策,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储备人才梯队,所以没有太大的社招需求。
这些企业都属于行业内领先位置,都有自己比较成熟的管理系统和方法,只需要员工去按照企业的方式方法执行。所以应届生比起社会人士更加容易培养和管理,按照自己的模式一步步培养起来的员工,比起其他水平低一些企业的员工来说,肯定还是自己培养的员工好。所以这些企业再跳去其他同行很容易,其他同行想通过社招再进入TOP企业就很难。
临近毕业,很多小伙伴都有这样的困惑,找工作是该以挣钱为主,还是以开拓眼界优先呢?
我们都知道应届毕业第一份工作很重要,但现在的问题是,以一个普通大学生毕业后的背景和能力来看,好像也没什么办法获得一份心仪的好工作。
毕竟,你只有一次成为应届生的机会,但企业每年都能见到成千上万比你优秀、还比你不挑的毕业生,那么,你的优势在哪儿呢?又该怎样确定自己的就业方向呢?
今天,小尼就来谈谈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
一、确立清晰的职业规划
其实,现在看这篇文章的年轻人无非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人有规划,有想法;第二种人没有清晰的规划,只是在遭遇不顺之后,想着如何补救已经错失的机会,或者在短时间内提升自己。
对于第二种情况,很难实现,但大部分人都有这样走捷径的思想。
什么是走捷径?就是投入产出的路径短,换言之就是投机取巧。纵使你一时顺意,抓住了时代红利。但长期以往你的能力、眼界、学识跟不上所得,天生飞的猪也会摔下来。
更为甚者,走捷径的思想可以腐蚀掉一个人的耐心,使之不愿做长期投资。这种想法往往适得其反,会毁掉一个人的。
回到职业问题本身,小尼的实习经历、接触到的同事,读过的书,以及长期以来对职场问题的关注,让我得出了这个结论:
第一份工作最需要看重的,不是薪资、不是公司的名望(当然也很有用),而是这份工作是否符合你的职业发展规划。
很多年轻人对于未来是迷茫的,没有激情,没有方向,人云亦云,任人摆布。
以下是一个不太恰当的例子,但不妨一比:
大部分人在开启人生,准备建造人生大楼的时候非常随意,没有图纸,就草率地带着施工队开始建造。
从第一层到第二层,结果在人生的某一刻突然发现,自己想建的不是这栋楼,于是干脆把这栋楼推倒,重新建造。
要知道,有规划的人生和没有规划的人生,本质就差在时间上。
那些佼佼者会事先规划蓝图,多方验证,确定蓝图没有问题了,再去盖楼。可能他们在刚开始确实要比别人做得慢,但他们的成长速度是很快的。
——张萌《精力管理手册》
以小尼的个人反面案例来说,大学前三年一直在多年后行将倒闭、被封杀的 K12教育领域实习实践,这些时间堆砌起来的经历,廉价、没有成长、无可复制性。
大学期间,我做过出版社编辑、课程顾问、对外汉语机构课程设计师、两次家教,和多次营地兼职老师,最后做过一份运营实习,然后转换了赛道确定自己想做运营 ……
不是因为我没有清晰的职业发展规划,而是中途推倒重来了。这就叫做假装规划。自以为是有目标,但是不明确,实操到哪就是哪儿。
哎,说多了都是泪,别人写职场是分享成功经验,我就是在分享血泪教训。
二、行业和企业的选择
接下来,咱们再来看看行业和企业的选择。
首先,行业选择很重要。小尼在之前的文章中谈到过“未来高速发展的行业总是会有相对更高的回报率。” 但具体选择什么行业,还是得看大家的机遇、判断和兴趣,因人而异。
根据 《2022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互联网行业依然是应届生最期望的就业方向,即使进入下半场的互联网行业已经不再性感。
受到经济下行的冲击,阿里腾讯等大厂也不再享受优惠税率。公司不再扩张业务,而是收缩成本,砍掉不赚钱的项目,大批裁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