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届毕业生人事档案具有哪些重要作用
人事档案是中国人事管理制度的一项重要特色,它是个人身份、学历、资历等方面的证据,与个人工资待遇、社会劳动保障、组织关系紧密挂钩,具有法律效用,是记载人生轨迹的重要依据。接下来我整理了应届毕业生人事档案的'重要作用相关内容,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应届毕业生人事档案的重要作用
1、档案与工龄:
很多大学毕业生找到工作后,没有及时办理参加工作手续,工作几年后仍然是学生身份,从而影响了自己的转正定级,也影响到工龄和退休金的计算。
2、档案与福利:
毕业生在个人办理养老保险、继续深造(如出国、考研)、考公务员等事关个人切身利益的问题时,都要用到档案。
3、档案与因公出国政审:
因公出国政审也必定要依据人事档案进行政治审查,如果档案材料不全,政审机构就会拒绝审查。
4、档案与原始材料:
虽然现在有的单位可以补办新档案,但以前的经历、工资、职称等历史原始材料将不复存在,势必造成一定损失。
应届生的人事档案主要有两个去向:
1、工作单位接收,有些企业,如国企、版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等,一般会接权收应届生的档案进行管理。
2、回生源地的人才中心,一般单位不接受,基本都会由学校将学生的档案寄回户籍所在的人才中心,代为管理。
3、而报到证的作用就是在毕业后,拿到人才中心报道确认档案的管理。
;1、应届毕业生人事档案存放单位填写:当年应届毕业生未离校的高校毕业生,可以写学校。往届生写档案所在的人事单位,如:XX市XX区人才交流中心。
2、人事代理保管;如果档案已经转出学校,交由人事代理机构保管,就填写人事代理机构的全称。
3、工作单位保管;如果已经转到所在的工作单位,就填写工作单位的全称。
如何找到自己的人事档案?
高校毕业生可以通过原来就读学校查询人事档案的派遣地, 毕业后档案一般被派遣到就业单位或单位所在地人才市场、生源地所在的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还有少部分档案会留在学校。
根据派遣记录及时查询档案去向。如果确认档案确实找不到了,一定要尽快抓紧时间去补办档案。否则公务员政审是肯定无法通过的。
毕业生考公务员档案应如何存放?
如果是应届毕业生,档案可以放在学校。但档案在学校只能保留两年。这两年是毕业生择业期,通过公务员考试后,即可办理相关档案手续。
如果两年内没有通过公务员考试,学校将把你的档案送回你的生源地。一定要注意:回到原籍后不要长时间停留在自己手中,要尽快找到档案存档机构进行存档。
如果想考取当地的公务员等公职单位,可以直接将档案派回原籍地人才交流中心保存。人才交流中心属于国家规定的档案管理机构,权威性足够高,安全性有保障。待通过考试后,再将档案从人才中心转入单位。
毕业两年内,档案一直存放在户籍地的人才交流中心,即可报名择业期内应届生岗位。
个人不能长时间持有档案!!!
档案长时间在自己手里将变为“死档”状态,不再具有法律效力。这样的档案对考公务员,特别是政审环节影响很大。
档案如果是在个人手里的,请尽快将人事档案存放至户籍地或现工作单位所在地的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档案不小心变成“死档”,可以带你的档案找一些档案服务机构,确认档案里的材料无误后重新激活档案。激活后的档案按照正常流程办理存档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