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发布→ 登录 注册 退出

公安部,不是持证才能上网——探索国家网络身份认证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4-08-24

点击量:

在数字化时代,网络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社交娱乐、在线购物还是政务服务,网络空间中的身份认证问题日益凸显,公安部、国家网信办等部门研究起草的《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一个核心信息是明确的:用户不是“持证”才能“上网”,这一表述不仅打破了传统认知,更预示着我国网络身份认证体系将迎来一次重大变革。

网号与网证:网络身份的新标识

根据征求意见稿,网号是由字母和数字组成、不含明文身份信息的网络身份符号,而网证则是承载网号及自然人非明文身份信息的网络身份认证凭证,简而言之,网号是用户在网络空间中的身份编码,它巧妙地隐去了个人敏感信息,而网证则是一种简化版的数字证书,为用户在网络社交、即时通讯等法定实名制领域以及其他需要验证身份的场景中提供了一种更加安全、便捷的身份认证方式。

公安部第一研究所研究员于锐指出,用户并非必须持有网号或网证才能上网,而是在需要证明身份的场景中多了一种选择,这种选择不仅避免了用户反复向各个平台提供明文个人身份信息的繁琐,还大大提升了个人信息的安全性,原有的身份认证方式依然有效,没有网号、网证的用户依然可以正常上网,这体现了政策制定的灵活性和包容性。

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的优势

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的推出,标志着我国在网络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相比现有的身份认证方式,该服务具有诸多优势:

公安部,不是持证才能上网——探索国家网络身份认证新篇章

1、安全性高:公共服务按照“最小必要”原则采集用户信息,仅通过必要的技术手段(如NFC识读证件、人脸识别、手机号验证等)进行身份认证,不采集其他无关信息,有效降低了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

2、便捷性强:用户只需使用智能手机即可完成身份认证,无需携带实体身份证件,大大简化了认证流程,该服务支持跨应用、跨平台使用,有效减轻了用户记忆多个账户和密码的负担。

3、法律保障: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在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等法律中均有明确规定和依据,为用户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4、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基于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个人可实现对数据的有效确权和授权,促进数据要素的有序流动和增值,为数字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自愿原则下的广泛应用

征求意见稿明确规定,持有有效法定身份证件的自然人可自愿向公共服务平台申领网号、网证,这一自愿原则不仅体现了对用户权利的尊重,也为服务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广阔空间。

在实际应用中,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已在多个领域展开试点,在网上购买门票时,用户无需再输入繁琐的姓名、身份证件号码等信息,只需通过点击跳转即可完成认证;在需要出示身份证进入场馆的场景中,参观者可以使用国家网络身份认证App快速通行,既减轻了携带实体身份证件的负担,又避免了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

该服务还鼓励有关主管部门、重点行业以及互联网平台按照自愿原则接入公共服务,形成多方共赢的局面,对于互联网企业而言,接入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不仅可以提升用户体验,还能降低因身份冒用带来的经济损失,改善营商环境。

公安部“不是持证才能上网”的表述,不仅是对传统网络身份认证观念的颠覆,更是我国网络身份认证体系迈向现代化的重要一步,随着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的逐步推广和应用,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更加安全、便捷、高效的网络空间将呈现在世人面前,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位用户都将成为网络安全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共同守护这片数字蓝天。

标签:[db:标签]
在线客服
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

13331157271

微信咨询
二维码
返回顶部
×二维码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