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发布→ 登录 注册 退出

冒名劳动者能否与用人单位成立劳动关系

发布时间:2023-07-24

点击量:

摘要:冒名劳动者指的是以他人名义申请就业或者冒用他人身份从事劳动的人。在法律上,冒名劳动者是否能与用人单位成立劳动关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帮助读者深入了解这个问题。

冒名劳动者能否与用人单位成立劳动关系

一、冒名劳动者的定义及危害

1.1 冒名劳动者的定义

冒名劳动者指的是以他人名义申请就业或者冒用他人身份从事劳动的人。冒名劳动者往往是为了逃避个人信用记录或者其他不良记录,或者是为了获取他人的劳动收益、社保等福利。冒名劳动者的行为是违法的,属于欺诈行为。

1.2 冒名劳动者对用人单位的危害

冒名劳动者对用人单位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用人单位可能会因为雇用冒名劳动者而承担法律责任,例如劳动纠纷、社保问题等。

2)冒名劳动者可能会给用人单位带来安全隐患,例如在工作中发生事故或者泄露企业机密。

3)冒名劳动者可能会给用人单位造成信任危机,降低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信任度。

二、冒名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是否能成立劳动关系

2.1 冒名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是否能成立劳动关系

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关系的成立必须是双方自愿的、平等的、合法的。而冒名劳动者的行为是违法的,不符合双方自愿的原则。因此,冒名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不能成立合法的劳动关系。

2.2 冒名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成立劳动关系的法律后果

如果用人单位雇用了冒名劳动者,那么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应该与真正的劳动者签订合法的劳动合同,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具体来说,用人单位可能会面临以下几种法律后果:

1)用人单位需要承担因为雇用冒名劳动者而产生的劳动纠纷责任。

2)用人单位需要承担因为雇用冒名劳动者产生的社保问题。

3)用人单位可能会被责令停产整顿或者被处以罚款等行政处罚。

三、用人单位应该如何防范冒名劳动者

3.1 用人单位应该如何核实求职者身份

用人单位应该在招聘前对求职者进行身份核查,确保求职者的身份信息真实有效。具体来说,用人单位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核查:

1)查看求职者的身份证明,例如身份证、护照等。

2)查看求职者的学历证明、工作经历证明等。

3)通过人力资源部门或者第三方机构进行背调。

3.2 用人单位应该如何避免冒名劳动者的入职

为了避免冒名劳动者的入职,用人单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要求求职者在面试时出示本人身份证明。

2)要求求职者在面试时签署保证书,承诺所提供的信息真实有效。

3)在入职前对求职者进行全面的背调,确保其身份信息真实有效。

冒名劳动者的行为是违法的,用人单位应该对求职者的身份进行核查,并且在入职前对求职者进行全面的背调,以避免冒名劳动者的入职。如果用人单位不小心雇用了冒名劳动者,那么用人单位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因此,用人单位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强防范措施,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劳动纠纷。

标签:[db:标签]
在线客服
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

13331157271

微信咨询
二维码
返回顶部
×二维码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