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别在于以下几点:
一、在职研究生报考条件不同:
五月同等学力申硕的基本要求是本科学历、获得学士学位后满三年;而报考十月在职联考的话一般要求本科毕业,且获取学士学位满三年,但是部分专业也有要求本科毕业满两年或者应届生可以报考的,这就要视具体专业而定了,而且还有少数专业专业生毕业满一定的年限后也可以报考,但是录取率降低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之间。
二、在职研究生入学方式不同:
同等学力申硕是先报名进行2~3年的课程学习,然后参加5月份的统考,通过考试者即可获得硕士学位证书;而十月联考则是先要通过每年10月份的入学考试,考试合格录取后经过2~3年的课程学习即可获得硕士学位证书。
三、首先要说的是二者所包含的专业不同:
在职研究生报考方式中,五月同等学力所包含可以说是最多的。不过它所开设的专业比较侧重于一些研究型,也就是同等学力在职研究生毕业后所获得硕士学位为学术型的,如文学、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同等学力申硕的专业和所有普研一致,国务院学位办规定只要该校某个研究生专业有三年的时间,就可以同等学力申请该专业的硕士学位,所以同等学力的专业是比较全面的。但由于五月同等学力在职研究生学习的时间较全日制的较少,课程也少,如果是工科的话在较短的时间内学习是很难真正把握好的。所以五月份的同等学力在职研究生报考中文科类的专业偏多,工科类的专业非常少,可以忽略不计。而十月在职联考开设的专业偏重于实践型,着重对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并且在职研究生毕业后所获的硕士学位也是专业型的,如MPA、MBA、法律硕士及教育硕士等。
四、二者获取硕士学位的流程不同:
参加同等学力申硕获得学位的流程是:学习期间所获得研究生课程学分--参加全国统考--发表论文--论文答辩通过--获得硕士学位;
而参加十月在职联考获得学位的流程是:参加入学考试--复试合格--录取交费--课程学习--论文答辩通过--获得硕士学位。
五、在职研究生考试时间不同:
同等学力申硕报名时间是每年三月份中下旬,并于每年五月份最后一个周六(或周日)上午进行考试;十月联考的报名时间是每年的七月中旬,考试时间为每年10月份。
六、在职研究生考试内容不同:
同等学力申硕的考试内容是英语加专业综合考试,其中对英语的难度要求在4级和6级之间;而十月联考的考试内容包括英语、基础综合(包括数学、语文和逻辑等)和专业课程,其中对英语的难度要求与6级相当。
七、在职研究生考试形式不同:
同等学力考两门,还允许四年内分别通过,也就是如果第一年报考英语和综合两门,如果过来了英语,英语成绩可以保留三年,后面还有三年的机会考综合;十月联考要求一次性通过所有四门考试,不允许分四年通过。
现在考在职研究生的难度也在增大,与应届考研是一样的,但随之含金量也在上升。
边工作边考研,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个不小的挑战,每年都有大量在职生因为焦躁、压力而中途离场。学习时间碎片化,复习进度特别容易被工作上的事情所打断,再想“重新启动”就会很难。给你如下一些建议:
1.协调考研与工作
一般来说,大多数单位都不愿意自己的员工考研。因为在单位看来:在职人员考研一方面会影响工作,另一方面会造成单位人才流失。因此,在职考研人员在复习期间一定要保持低调,不要张扬。
根据成功者的经验,在职考研者处理这个问题最理性的做法是:工作的时候尽心尽力,复习的时候全力以赴。这样虽然很累,但是两不耽误。认认真真地工作,既不影响工作也会为考研的后续问题带来一路绿灯:全力以赴复习,不管是否考上,都问心无愧。
2.制定清晰的规划表
可以制定清晰且可行性高的规划,方便把握复习节奏和进度。每个月、每一周、每一天要学哪些内容,达到怎么的水平,都要明确地规划出来,并及时地进行总结和调整。
在职生白天工作,只有晚上和假期时间才能复习,但是考试难度并不比应届生简单,因此虽然每届报名人数众多,但真正坚持到底的在职考生却并不多,超过一半的考生都没有完成一轮复习就上了考场,大部分人的考研变成了碰运气/划水。
坚定决心不动摇
每年报名考试的人很多,但是中途放弃的人也有很多,考研是一段很艰难的旅程,我们都明白,困难会接踵而至,所有担心的问题其实归根结底,还是自己决心不够坚定,如果是抱着无比坚定的信念,相信任何困难都是难不倒你的,至于没时间,那完全就是借口了。
鲁迅先生曾经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可见,只要你愿意,总还是有时间的。
分阶段学习
建议把全年复习分为四个阶段:3月前,入门阶段,对各个考试科目初步了解,知道考查什么,应该怎么学;3-6月,奠定基础的主要阶段,对知识的脉络充分理解,消化吸收;7-9月,强化阶段,把每科考点过1-2遍,了解考试规律并且进行提高训练,掌握重难点,搞熟搞透真题;10-12月,冲刺阶段,大量做模拟试卷,通过实战查缺补漏,提升应试策略。大家要分阶段做好时间规划表。
利用好零碎时间
平时乘车、工作空闲的时间可以用在需要背诵的内容或者科目上,不需要太强的理解,只需要反复、机械的熟悉、背诵。例如乘车时就可以背单词,背公式。
此外下载些复习资料、课程的视频也是很好的,适合在路上听,记不住内容,反复听也会产生印象。
本回答来自:云逸未来,专注考研教育,有最适合在职考研的辅导,有最多、最权威的考研信息等你来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