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应届生身份可以保持2年。
应届毕业生的是指:
1.国家统一招生的普通高校毕业生离校或者择业期间(国家规定是两年,部分地方可以延长至三年)未落实工作单位。户籍档案和组织关系保留在学校。
2.户籍档案和组织关系保留在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个人才服务中心和各级公共服务机构。
应届生的身份好处很多,最主要的是招聘的时候可以参加校园招聘,校园招聘比社会招聘门槛低,不需要社会经验之类。
而在这种情况下会失去应届生身份:毕业时参加工作,只要参加工作就会交纳社保,就失去了应届生身份,但如果是毕业后没有参加工作,就没有社保记录,可以保留2年应届生身份。
法律分析:应届生身份可以保留两年。应届毕业生分两种,一个是即将要毕业的,但是还没拿到毕业证,或者已经停止学习了,处于实习状态的。另一个是拿到毕业证了,但拿到毕业证的时间不超过择业期年限的(超过则为往届生)。现在教育部规定就是不需要证明,直接保留应届生身份两年。
法律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
第十二条 毕业生就业工作程序分为就业指导、收集发布信息、供需见面及双向选择、制订就业计划、进行毕业生资格审查、派遣、调整、接收等阶段。
第二十一条 毕业鉴定主要包括毕业生在校期间德、智、体等各方面的基本情况,这些基本情况要按照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认真核对无误后归档。档案材料应在毕业生派遣两周内寄送毕业生报到单位。
应届生身份保留两年一般是从毕业日期算起两年,两年内无工作,无社,可保留应届生身份。
应届毕业生在就业、考研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待政策,例如有的企业和事业单位在招聘的时候明确规定只招应届毕业生。国家一些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也只针对大学应届毕业生,例如发放应届毕业生求职补贴。因此,大学应届毕业生身份具有重要作用,
界定应届生的身份:
第一、看毕业证发放时间。
应届毕业生特指当年毕业的学生,是指在学习期满,学分合格,当年正常毕业并取得毕业证的大学毕业生。一般来说每年6-7月份是大学本科毕业生的毕业季,在这个时间段正常毕业并取得毕业证书的大学生毕业生都属于应届毕业生。
有的大学生可能学习成绩不过关,有延迟毕业的情况。例如延迟到9-10月,通过参加毕业清考修满学分取得毕业证的也属于应届毕业生。
还有延迟学制的大学生,在取得毕业证的当年也具备应届毕业生身份。如果是研究生毕业生的话,因为不少高校实行弹性学制,每年有2-3次研究生毕业,只要是属于正常的毕业并取得毕业证的毕业生都属于应届毕业生。
第二、看是毕业时间是否处于2年择业期内。
2年择业期内的毕业生,按应届毕业生同等待遇对待。
第三、看是否具有高等教育经历。
非统招、非普通高等学历教育的其他国民教育形式,包括但不限于自学考试、成人教育、网络教育、夜大、电大等,均不按应届毕业生对待。即使是毕业的当年,也不属于应届生。
第四、看是否签订三方协议。
只要签订了三方协议,即便没有正式报到上班,依然不能被认作是应届毕业生,原则上将被认定为已就业。因为三方协议,也是毕业生就业协议书一式三份,每个人具有唯一的编号,毕业生、学校和用人单位各执一份。
这个协议书是办理就业报到证,认定参加工作时间和干部身份的重要依据。如果签了三方协议,但依然想报考只能应届生报名的公务员等职位,最好是能够跟签约单位妥善协商,及时拿回三方协议,避免因违约而影响到政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