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你要清楚你想要选择的方向,然后根据这条主线来考虑实习的单位,让自己快速适应工作的环境,实现快速就业。
对于应届生而言,更应该拓宽自己的求职渠道,多条腿走路。
一方面,多投简历,获得反馈机会的几率也会更大;另一方面,作为应届生,多积累一些面试经验,可以了解面试流程,锻炼面试能力,知道哪些能力是企业重点关注的,有益于之后进一步提升面试表现。
刚出校门的学生,有很多都单纯,他们在找工作时,不懂一些基本概念,导致碰壁,我在这里帮助就业大学生搞懂这些准则,让各位大学生少走弯路!
第一准则,三方协议慎签。
“三方协议”是《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的简称,是明确毕业生、用人单位、学校三方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权利和义务的书面表现形式,能解决应届毕业生户籍、档案、保险、公积金等一系列相关问题。
协议在毕业生到单位报到、用人单位正式接收后自行终止。
不管你与任何企业签订三方协议,就意味着学校不会给你生源地发放报到证(择业证),而失去报到证(择业者),则意味着你失去了考三支一扶、进村进社等事业单位的资格!所以三方协议一定要慎签。
第二准则,劳务派遣工。
劳务派遣工就是某个单位需要一个人来干活,但是本单位的正式编制里没有长期雇佣这个人的位置或经费,就通过劳务派遣的形式找另一个公司与这个人签劳动合同,然后派来这个公司工作。
如果过了一段时间或者合同结束之后觉得这个人不需要了,只要解除和外派公司的合同就可以,不会面临裁员赔偿的问题。
由此可知,劳务派遣工和企业职工的区别也是很明显的,两者在三个方面形成差异。
首先,劳动合同的签订方不同。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表明你是该企业的员工;但是签订劳务派遣合同,只能证明你是劳务派遣公司的员工,只是工作地在这家企业。
其次,工资待遇发放机构和标准不同。法律规定同工同酬,实际操作过程中是很难做到的,通过劳务派遣降低劳动力成本,实际就是通过同工不同酬、通过制造一批“二等员工”来降低劳动力成本。
即便工资标准一样,企业内部福利、奖金这些通常都只有正式工有,所以跟正式企业职工还是有差别的!别说公司福利,有的甚至连缴纳基本的正规社保、公积金的保障都较低于应缴纳的基数,这也是差别之一。
劳务派遣作为一种新型的用工方式,弊端不可避免,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它的正常发展,但由于其自身的优势还是受到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欢迎,同时它对扩大就业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当然,也有非常有能力的人,在被派遣单位得到领导赏识,后来转为正式工的,不过这个都是凤毛麟角。所以还是慎重为好!
不一定的。
拿到offer后只是说明你面试通过基本达成意向,接下来会等签订三方协议书,三方协议签订意味着具有法律意义上的初步劳动合同了,此时就需要根据公司的安排计划确定实习计划了。一般三方协议书单方是不能毁约的,特别是校招的企业,也设计学校信誉问题。
你能拿到校招的offer说明已经很牛了,一般校招程序很严格的,如果现在不想去就主动给人家说下,如果感觉企业不错没有意外就好好准备去实习吧,
谢谢。
主要有以下5种 ?
1、不留用的长期/短期实习生:
例如某公司刚刚从生产线上下来一种产品,打算尽快投入市场,而公司市场部门需要进行产品定价,而该部门大多数员工都是商科出身,对市场数据的敏感度足够,但由于产品技术层面知识缺乏,对于产品各项参数配置的实际价值不够了解。
于是需要几个技术型人才来合作定价,而这类技术型人才的需求只有三到六个月,于是公司就会发布招聘实习生的公告,这样的实习生往往不予留用。
2、可留用的长期/短期实习生:
例如某公司的某岗位由于人事调动出现空缺,急需人力补充,而如果直接招聘一个全职员工的风险比较大,于是以实习生岗位的形式招聘相关专业的人,该实习生到岗后经过三到六个月的工作,如果人岗匹配度高的话,予以留用。如果人岗匹配度底则在该实习生任期满后再重新招聘新的实习生,直至找到合适的人为止。
前两种实习生的招聘不一定只针对在校生或应届生,且一般只招在当地居住的人
3、大三暑期实习生:
这类实习生招聘是最需要求职党关注的了,暑期实习生往往是公司秋招的“提前批次”,例如有些公司,大约在每年3~6月之间,会派出专门的招聘团队,到全国各地重点高校开展招聘宣讲会。
针对大三下学期的学生,组织笔试、面试,招聘流程和原则也基本按照秋招的标准,录用的实习生经过暑期实习后,公司会根据人事需求来决定留用的比例,确定留用的人会直接发放Offer。如果你在公司招聘暑期实习生是被录用并且被留用,就不用参加残酷的秋招了。
4、大四寒假实习生:
有些公司也会在春招之前开展寒假实习生招聘,根据需求决定是否留用,留用直接发放Offer。
5、另外还有一种少见的招聘方式,本质上不是招聘实习生,叫做“预开发”或“职业启航”等。
例如有些公司,在每年3、4月份按照秋招的流程和标准,针对大三学生展开大规模招聘,有点像暑期实习生,区别在于不用参加暑期实习,而是参加公司提前开设的入职培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