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我写了一篇文章,讨论在红利见顶的情况下,应届生还应不应该进互联网公司。没想到一语成谶。
几个月来,互联网的裁员潮不仅没有偃旗息鼓,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每天打开某脉,都看到很多裁员的消息和自述,看多了便觉得一片愁云惨雾。
虽说各公司的裁员标准外人无法知晓,但无非这么几种考量维度:裁高薪高龄的员工、裁入职时间短的员工、裁绩效差领导不喜欢的员工。
其中,入职不久的应届生,可能会属于第二种“入职时间短的员工”。
因为按规定,公司要向被裁员工赔付N+1倍月薪,其中N是在该公司的工作年限。也就是说,裁入职不久的员工,赔偿相对较少。
然而,如果是上一年8月份毕业、正式入职,到现在刚刚工作了半年,还没有积累起来足够的工作经验,这对于找下一份工作是很不利的。
对于企业而言,招聘分为校招和社招。顾名思义,校招针对的是应届毕业生,而社招针对 社会 上的所有非应届人才。
企业招聘应届生,固然有人才战略层面的考虑,例如使人员年轻化、选拔和培养未来的管理者(管培生),但解决毕业生就业的“ 社会 责任”和减税等政策优惠,也是重要的考虑因素。
社会 招聘则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企业希望找到熟悉工作内容的人才,入职后很快将工作职责承担起来。这时,仅工作了半年的准应届生,没有足够的工作经验,也不再能提供相应的政策优惠,就会成为较难求职的群体。
这样说起来,似乎很悲观。事实上,应届生的资格确实是很宝贵的;对于很多人来讲,一生很可能只有一次机会。作为应届生,考公、国企、事业单位的大门敞开着;但对于社招,这些单位不仅有35岁的年龄限制,对 社会 公开招聘的岗位也是很少的。
因此,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建议毕业生同学们务必慎重考虑,不可再用前几年的眼光来看互联网公司啦。
成本高。
1、裁员的首要目的肯定是出于成本的考虑,但是另一方面就是大厂招人的成本非常高,公司决定裁掉这么多人,加上赔付,这个成本大了去了
2、新业务做的时候可能需要几百人,但流程、系统和业务稳定了,只需要几十个人甚至十几个人做好运维就行,高P员工现在裁了对公司收入没啥影响。
因为应届生的可塑性高
我个人认为各个互联网大厂都在争抢应届生,最主要的原因便是应届生听话,积极的执行领导所下发的任何一个任务。而且他们的工作效率也非常高,对工作饱含着热情,而且相对单纯一些。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应届生的可塑性高,因为这些学生刚刚步入社会,属于职场小白,企业怎样去培养,他们就会成为怎样的人才,而且相对往届生而言更有工作的积极性。
应届生的身份很可贵,学生们一定要珍惜
由于应届生的可塑性,所以应届生在找工作的时候要比往届生有优势。这也证明了应届生的身份非常可贵,学生们一定要好好珍惜,千万不要随意与企业签劳务合同,如果失去了自己应届生的身份,相当于失去了一个就业优势。学生在找工作的时候千万不要着急,也不要想着一份工作干一生,如果自己在刚刚毕业的时候没有办法胜任心仪的岗位,可以选择一个基层岗位来积累自己的经验,积累足够经验之后再跳槽去选择自己心仪的岗位。除此之外,学生在找工作的时候,也不要看着一个企业包吃包住,就认为这是一个好岗位,有些时候包吃包住的并非是好岗位。
笔者总结
想在现今这个社会上找到一份合适的岗位,非常不容易,所以学生在找工作的时候切不可眼高手低,还是那句话,不管你想要胜任什么岗位,只有你的实力足够充足,才有机会从事,不然最终只能沦为一个陪考者,或者成为许多人眼中的啃老族。如果在你寻找工作的时候发现力不从心,就需要通过各个方面来提高自己的能力,可以参加学历提升的考试。以上就是我的看法。